「旭村」,它位在今中華路上(豐里里、豐谷里),車子咻的一下就會過去,是個不輕易被看見的村落。然而,它是日治時期的移民村,也是戰後西部移民家族的落腳處。建村至今,已有百年歷史,是臺東移民發展脈絡的重要軌跡,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文史資料!
日治時期,因糖業發展,在大正年間招募日本新瀉移民來此開墾,初期以栽種甘蔗為主,之後隨著卑南大圳的建設,荒蕪土地變成良田,開始佈田、種稻。有著整齊耕地的旭村,設有神社、派出所、小學、公共浴場、青年會館等,是當時移民村的典範。
直到戰後,日本人被遣送回國,西部移民陸續移入,周邊聚落漸成,在移民的辛苦開墾下,旭村成為臺東平原的大榖倉、菜巢,民國70年的荖葉大種大發,也為旭村創下綠金年代。民國89年,由在地豐里國小師生發起認識地方文化活動,凝聚了地方居民對這片土地的關懷,並開始找尋自己的家鄉的故事,也透過學校環境教育,教導學子認識自己的家鄉。
今年在臺東縣政府的推動下,由津和堂執行出版的「旭日之村-臺東百年移民老村落」,更要讓這珍貴的歷史文化及記憶能被紀錄保存,成為在地故事的根基,地方永續發展的資產
文字來源:津和堂粉絲專頁